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女皇>第一百零五章 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

深入险境,他们不再使用上下级的军队称呼,都改成了寻常的叫法。

四人分别唤作小卢,老吴,小林,老朴。

嗯……最后一个人的画风不太合群,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

秦良玉作为一队之长,自然称呼要特别一点,她让大家称呼自己为“秦哥”。

卢锡文和林峰都是跟着秦良玉好几年的老人儿了,虽然他们两人年纪都要比秦良玉大一些,不过知道秦姑娘的手段,自然是没二话的。

老吴和朝鲜族的老朴就有点抹不开面子了,冲着一个十七八的小姑娘叫哥,他们张不开这个嘴。

秦良玉也知道前面的路还需要仰仗这两位老把式,也就没多要求。

过了鸭绿江大概50公里,先是抵达一个叫做龟城的城市,按照之前的情报,这个城市尚未被倭军攻陷。

继续南下,是一个叫安州的地方,这里就已经沦陷了,再往南就到平壤了。

五个人过了江走了一天一夜,经常能够看见逃难的朝鲜老百姓,只不过方向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这些老百姓多是在往回跑。

询问之下,方才明白缘由,他们都是之前从平壤周边的乡下躲到鸭绿江边沿线避难的。

可现在过去好几个月了,朝鲜收复无望。

王室官员和朝鲜士兵起码有明朝的供给,可老百姓就苦了,没得吃也没得穿。

他们逃难的时候才是五月份的初夏时节,现在都是九月的初秋了,一天天的凉下去,普通百姓哪有什么积蓄和储备,不冒险回家,只能活活冻死或者饿死在鸭绿江边。

又是秋收的季节,一年的收cd在家里,所以这些穷苦的朝鲜百姓们也没别的选择,只能提心吊胆的回家去。

不过这倒也给秦良玉他们行了个方便,他们一个个的戴着斗笠,低着头跟在返乡的群众队伍里,也算是个掩护。

此刻,他们已经过了龟城,在前往安州的路上。

初秋的季节,白天还是有点热的,可太阳一下去,凉的也快。

嗖嗖的冷风袭过,秦良玉缩了一下脖子,说了句:“好凉快啊。”

老吴却仰着脖子看了会天,怔怔说道:“秦……咱们得快点了,今晚咱们得计划是住在安州附近的,估摸着还得有二三十里地。”

说话间,一声炸雷从天边响起,眼瞅着要下雨了。

压了压斗笠,都不在废话,埋头行走,脚下却都是快了几分。

又过了一袋烟的功夫,又是轰隆隆的几阵雷声,这回的声音已经是从头顶上传来了。

紧接着,噼里啪啦从天而降的,竟是比秋雨更麻烦的存在,玉米粒儿大小的冰雹。

秦良玉听着声音不太对,一抬头,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几颗雹子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秋风秋雨,顷刻间凉彻众人身心。

没辙,这个时节,在这种冰雹之下不能待着。好在前面不远处,似乎有一间破旧的小庙,秦良玉等人看到许多朝鲜百姓都在无脑的往里跑着。

互相吆喝了一声,也都跟着进去了。

果然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寺庙。

所有避雨的人,不管是朝鲜人还是秦良玉等人,围坐成了一个半圆形。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后,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人物变得越来越中国。从中国传到朝鲜后,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所以朝鲜寺庙中的人物和中国寺庙里的人物样子有些差别。虽然还是那些人,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身材和脸型,看起来都很朝鲜。

互相问了一下,没人着凉什么的,便打算今天晚上在这里将就一晚了。

秦良玉先是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这些花里胡哨的的佛祖们。

不过片刻之后,她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便觉得索然无味,没再继续下去。

刚刚重新落座,一道闪电划亮了如墨色一般的天空。

两个人影突然出现在了寺庙的门口。

佛堂里的所有人都是悚然而惊,心下骇然无比。

伴随着咔嚓的雷声,这两个人并排着走进了佛堂,竟然是两个倭兵足轻!

秦良玉摸了摸放在自己身后的戚家刀,心中起了杀意。

这口宝刀自打锻造出来,还没尝过倭国人的血呢。

旁边的老吴眼色一沉,极轻微的摇了摇头。

很显然,现在杀这两个倭兵容易,但是后面会引发出什么骚乱,会给他们的任务带来多少麻烦,这些都是无法预计的。

所以不如先避其锋芒。

秦良玉轻吁一口气,把斗笠压低了一点,刀也重新藏好。

这两个倭兵看到破庙里竟然有这么多人,也是吓了一跳。

不过很快就镇定了过来,手持长枪,保持着战斗姿势。

大部分人一般观念中,日本刀是所谓的武士之魂,这些个武士们都是拿刀的。其实不然,在真实的战场上,日本刀的用处是不大的,其杀伤率不足一成。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工艺复杂,制作精良,带来也是成本较高,一般的足轻士兵都是一穷二白的农民,哪能用得起。

第二个原因就更明显了,刀太短,哪有长枪好使。

武士只有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白刃战才可能拔刀相对。

那么多数情况下,普遍使用的武器都是薙刀和长枪。

佛堂里的两个倭兵商量了几句,然后一个人拿长枪对着其他坐着的避难群众,一个人拿长枪指着群众中左起的第一个人。

呵斥了几声。

第一人茫然站起身来,这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