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没有回答,而是身边人代答:“见到奏婕妤,还不下跪?”
“免了。”奏不想浪费时间在繁文缛节上,直入正题:“不知李先生愿意归顺我大明否?”
“没兴趣。”
奏早就摸清楚对方来历底细,对于游说对方十拿九稳。
李岩,原名叫李信,字岩,名威,河南杞县人。
自幼生于官宦之家,先祖历代为仕,所以从小就有接受良好教育。
年青时曾在父亲李春玉在当地经营粮行中主账,适逢连年大旱,饥民众多。
由于生性慷慨豪爽,正义心强,故自作主张赈济灾民,致使粮行破产。
破产后就回乡,仍不改侠义之心,加上学识好,名望渐响,故有“李公子”之称。
很多人以为李岩是军师,一定是文弱书生,这样就大错特错。
事实上早年他曾与二哥李仲及姑表陈奏廷一起赴千载寺拜师练陈式太极拳。
才不是肤浅学一学耍几手,而是深造至高手程度。
不仅参考陈式太极拳,自创太极养生功,又修习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数省。
和很多大明子民一样,李岩自小就立志报效国家,跑去考武举人。
为何不是考传统的科举?
说来李岩自小思想就与别人不同,他不喜欢八股文,认为这样的考试根本考不出真正的有才之士。
其时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不如投笔从戎,从武举人起晋身将军,带兵杀敌更实际。
可惜文官不济,武官亦差不多。
考科举时陈奏廷对考官徇私舞弊看不过眼,李岩附议,一起举报。结果奸人当然没事,好人定然遭殃。
李岩等人反被诬告,被迫逃走,后来辗转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
当初起义,其实只有聚集一班走到绝途的饥民,千余人全是龙蛇混杂之辈。
与其说“起义搞革命”,不如说是流寇,为温饱而抢食。
凭李自成这痞货,何德何能成就一番霸业?全赖有李岩这位军师!
就利害关系上,李岩与崇祯其实没有多大仇恨,加之李自成开始失民心,二人又生诸多矛盾,故此奏有信心可以动嘴说服他投诚。
“也许先生不知,眼下清兵即将压境。如今山海关将士疲惫,决不能久守,关门势将大破。”
李岩皱眉问:“辫子兵当真要来?”
“绝非虚言。”
看见对方脸上有几分动摇,奏心下一喜,加紧道:“我朝与闯王之争,终是家门内斗。大家各为其主,只图天下黎民所安。然满州与蒙古无异,一旦入关,长驱南下,则中原再复沦丧,重蹈蒙元之灾。”
李岩之所以帮助李自成,全因为他对朱明绝望。
极目过处,所有官员尽是一群昏聩无能、尸位素餐的废物。
他们正经事儿似乎一件也不做,就只会掠夺百姓,欺压良善。
年年大旱,人不得食,上面还是一味问他们拿钱。
反而有钱的人满肚肠肥,食得好住得好。
官员更处处维护有钱人,懒理百姓死活。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社会,前途毫无希望,人生充满无力感时,还能够做甚么呢?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造反,毕竟造反是要杀头的。
心中对明廷的不满,因为遇上李自成而改变。
他觉得明朝既然腐朽不堪,也许推翻掉比较好。
至于为何加入李自成的起义部队,其实只是一时偶然。
初时李自成还是老粗人,对自己这位能文能武的知识份子非常敬重,很多地方都听自己的建议。
慢慢由千人至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终于成长到摧毁明朝的强大势力。
随着发家致富,一步步上位,野心越来越大。
忘记当初本心,渐渐与明朝那些腐坏的官员没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