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非洲区域之外,第一个投资顾问小组中,卢卡单独负责的投资业务也渐入佳境,在拿到二十亿美元的资金使用权之后,他立刻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两个投资团队,将这笔资金一分为二,一半投向美国,一半投向英国。
在美国的业务结构很简单,基本上都是以计算机行业为主,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他的投资对象,只是除了极少部分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之外,其他的都还处于净投入阶段,对此陈大河也不着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要从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兴起,现在这个阶段布局才是最重要的。
而关于英国的投资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电子行业在这里只能算是小份额,金融业、地产业和制造业才是卢卡投资的大头。
看到这里,陈大河重点关注了一下在英国的投资业务清单,金融业的投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股票投资为主,地产业就是买楼买地,这些没什么好说的,而制造业的投资名单下面,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的英国强势工业企业,行业横跨冶金、航空航天、汽车和纺织,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前二十年英国政府大力扶持的支柱性行业,在卢卡判断的经济复苏过程中,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但陈大河看在眼里,不觉眉头微皱。
后世提起欧洲制造业的时候,首当其冲的绝对是德国,除此之外,意大利和法国也还不错,而英国,除了金融和地产之外,也许只有他们的奢饰品能让人记忆深刻,而实际上在这个年代,英国的工业水平虽然不如美国,但绝对处于欧洲一流水准,几十年前的那句赶英超美不是乱叫的!哪怕到了新世纪之后,英国的制造业依然处于欧洲前五的位置,可相比当初的欧洲第一,下滑得实在厉害,是什么原因造成它的制造业没落了呢?
陈大河努力回想大学时候西方经济学课上老师的讲课,最后终于还是没能想起来,不过没关系,知道这个趋势就行,现在先不着急,等下回和卢卡他们见面的时候,再提醒他一下就可以,自己只需要提出有没有这种趋势的可能,想必以他的专业性,应该能分析出点东西来,就算不能扭转他的观点,也可以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
将这本报告合上,陈大河刚准备放下,却又收了回来,重新翻开到制造业相关的那一页,将视线放在汽车这一类目上。
后世的英国,只保留了硕果仅存的几个汽车品牌,好吧,这寥寥无几的品牌,也全部被英国本土以外的企业收购,劳斯莱斯是宝马的,宾利是大众的,捷豹路虎是印度塔塔的,罗浮最惨,品牌在福特手上,生产线和技术落在东南汽车手里,又因为上汽收购东南,最后变成国人熟悉的国产车荣威!
而在英国汽车工业的鼎盛时期,同时足足有五百多个品牌生存,哪怕是现在这个八十年代初,汽车品牌数量也是后世的好几倍,其中拥有整车制造技术和发动机专利的公司也不在少数,正好,第三国际银行收购了兰博基尼公司,他们两方能不能合作一把,打造出一个上规模的汽车企业出来呢?
或者,直接让杰罗姆以第三国际银行的名义收购几家英国汽车公司!
要知道如今的英国汽车工业技术,在世界上也牢牢占据着前三甲的位置,尤其在动力传送和发动机领域,更处于领先水平,如果能收购一家水准以上的汽车公司,和兰博基尼公司的技术团队结合,多半能起到相互促进的结果,再加上陈大河来自后世的汽车概念,或许,以后也能推出一个豪车品牌出来。
想到这里,陈大河立刻抽出笔记本记上,然后才将这份报告放到桌角,拿起最后一本杰罗姆提交的工作报告。
第三国际银行从开设的时候起,业务发展一直都不是很顺畅,前事不提,后来在陈大河的资金支持下,索性全部进行自主投资,在欧洲,投资了跟计算机相关的电子公司、物流公司和电器直营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筹备,如今个人计算机公司发展顺利,出产的三款计算机畅销全欧,并以星空计算机为基础开拓出直销业务,在这股东风的帮助下,杰罗姆也顺势将直销业务的收款银行指定为第三国际银行,而且还在每一家电器直营店的附近开设了一家营业厅,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无论是存款额还是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业务都大幅提升,也算是终于打开了局面。
在此过程中,陈大河力推的另外两项投资也进展顺利,一个是因为卢卡的建议而跟风进入的英国投资业务,这部分杰罗姆的选择和卢卡有些类似,但又不尽相同,除了金融和地产行业之外,他将重头戏压在了电子计算机和服务业上面,显然更看好英国的科技和服务业发展。
另一个则是陈大河以某个匿名客户的名义委托的非洲矿产业务,当初给的五亿美元,已经被杰罗姆一毫不剩地花了个干净,这还不算完,他还自家生意自家做,在征得陈大河的同意之后,以这家矿业公司的名义像第三国际银行贷款三亿美元,全部用于在非洲购买开设矿场和兴建冶金厂,如今在非洲矿产业已经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同时杰罗姆还专门组建金融团队,根据矿业公司的产品种类和产量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操作,先不说能否争取到话语权,至少不被人拿着刀当肥羊宰就行。
而在这里,除了常规的矿产业务,杰罗姆还不惜血本,在法国招募了一支从法外军团退役,约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