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宋别>31 西北望
视“讲坛”反复说“女真满万不可敌”、“明亡清兴五十年”······这些人,在银幕上反复洗脑,弄得大部分国人都认同咱们中原人“不举”。

其实,以前的中原,是能“举”的,不仅能“举”,而且很硬!

程洲不担忧了,他信心倍增!还得是得韩世忠这样在前线拼杀过的人现身说法啊——有这么多古人的经验,有汉唐的事实摆在眼前,在这宋朝我就没办法翻盘?

我要成为这文明游戏的最后赢家,我能做到!

——

徐鳞去投奔梁山之后的第一封密码信到达程洲手里。

最早的密码翻译,都会用一本最普及的、不招人注意的书作脚本;比如西方常常用《圣经》,程洲选用的是《论语》。

他花了很久的时间对照《论语》,终于翻译出密信的内容;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尝试······

“为头领三,配三百丁,首领晁盖”。

密信嘛,就是这么简略。

徐鳞的意思大概是:我在梁山发展的还行,坐上了第三把交椅;手下分配有三百名匪兵;有个名叫晁盖的是大当家。

嗬!还真有晁盖这个人?现在宋江应该还没有入伙,在县法院当初审员(押司)呢。徐鳞比宋江早上了梁山,赢在起跑线;地位应该有保障了。只是,这一下我算是小小的改变了历史进程,会造成连锁反应而导致原历史失控吗?

程洲相信这点蝴蝶翅膀震动,不至于影响大势,因为历史自有它的巨大惯性。现在,大战略的布局有点成果了;接下来,还要看徐鳞自己的应对,他隔这么远也帮不上什么。

——

这梁山贼,正史上留有记载的只有宋江、杨志、武松、关胜、史进等寥寥几人。这几个,是可以考证的真实人物。而梁山传说总共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这也可能是真的,只是历史久远,不太确定。

三十六个头领是:宋江、晁盖、吴*(不确定,《水浒传》为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清、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给他取了姓名鲁智深)、武松。这些江湖大佬,带着各自的“社团”上山入伙,,组合成了‘打砸抢’大联盟。

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几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名为师徒实为恋人)两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贼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加了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的喜好,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流传。

程洲对梁山这一块的布局寄予厚望,而计划的下一步,就是翻动西北了。

因为大宋想在将来不被蒙古帝国灭亡的最优解——就是把领土推进到贺兰山、夺回西北甘肃、青海产马地,占据侧翼地形优势。这两件做不到,大宋的未来很难顶住蒙古帝国的攻击。

程洲想要参与到西北的边境战争进程中去,得有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行。

“你以后作何打算?”喝着小酒,韩世忠问他。

程洲知道他有话想说,就反问:“韩大哥以为我当如何?”

韩世忠是个爽利人,“看你字写的拙劣,话语又粗白不雅;想必你对东华门唱名(科举中榜)无甚兴趣。若是想从军,你又不习兵书韬略;你这掼跤嘛,倒是足可自保,却非大将统兵之技。我观你平日行事,大有‘时不我待’之感,惶惶急急!亦常偶发‘忧患天下’之意,你才十七岁的年华,何至于此?”

程洲:······

哎呦喂,真的不要小看古人呐,好个韩大将军!你毕竟是大宋未来的中流砥柱啊,有料!您都把我看穿了,我得要注意“韬光养晦”咯······这种问题,解释起来挺麻烦——我还得搬出太上老君他老人家来救急。

“韩大哥您却不知,老君早先召我暂返仙驾之时,曾有训示——尔居世间,岂不担责?十年之期,滔天大祸;神州惨淡,尔当其冲;拨乱反正,扭转乾坤······”

程洲悲天悯人的看向窗外,眼神哀伤忧郁,“十年之内,中原必有大劫。老君怜惜世人,令我慷慨赴义,竭诚靖难!老君圣箴,我自当性命以报!”

“唉,已经只剩九年了,我急切如此,也不知能否救得华夏黎民。”

韩世忠闻之色变,“我自西军调任洛阳以来,反思军事、国势,亦时时心绪不宁,恐大厦倾覆。如蛮痴儿所言当真,那大劫可有方位?”

“只在北方!”程洲。

韩世忠:“可有出路?”

程洲:“却在西北。”

韩世忠:“北方契丹势大,应此劫数却是当然。怎的出路却是西北,何解?”

程洲:“先易后难。自王韶熙宁开边、经略青塘,我大宋对西夏已转守为攻。虽说我军无马也能打仗,却也太过艰难了。所以,必须先灭西夏夺回西北甘肃、青海产马地。有了大量战马、骑兵,才可对抗契丹(辽)”

韩世忠点头,“我在西军之时,多次与夏国铁骑遭遇。我军虽是步卒,却每次以长枪阵、神臂弓战而胜之。只是无马难以追击,终不得大胜啊!”

程洲叹息,“是


状态提示:31 西北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