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行尸腐肉>第三百四十九章 养寇自重

木质的围墙十分坚固,这让刘嘉俊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他在周围观察了一阵,便决定从右侧的石墙那里爬上去。

石墙大概五米多高,顶部隐约可见另一侧民居的楼顶。刘嘉俊敏捷地攀了上去,没费多大功夫就翻到了石墙的上面。他正打算朝另一侧跳过去,那一边离石墙顶部约莫两米高的样子,不过突然看到附近影影绰绰,他心里一惊,立刻打消了跳下去的念头。

那些人影都是丧尸,刘嘉俊见它们黑压压一片散布在路面上,大多都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这里头一定有古怪,”刘嘉俊心里的疑问越来越浓,他开始沿着石墙绕了过去,来到这个建立在山坡上的村落中。

里面的情况确实如廖文观所说的那样,丧尸的数量非常多,尤其是在外围靠近斜坡那里的位置。刘嘉俊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身形,行动当中也尽量不发出什么声音,他沿着街道临崖的那一侧边沿的位置缓缓朝前移动,不多时便来到了翁家山村的里面。

这个村子建在山上,属于西湖龙井种植保护区,灾难之前也是一处以茶叶闻名的集镇兼旅游景点。街道上静悄悄地,偶有脚步声传来的时候,刘嘉俊就停了下来,让身形藏匿一会。

借着夜间的星光,刘嘉俊看到马路对面那些民居的大门上大多挂着龙井茶自产自销地牌子,有的在门前的屋檐下撑起了铁质或木质的晾衣架,上面还挂着不少衣服或被子。

整个山顶的村落看不到一盏亮着的灯,夜间的视野不是很好,刘嘉俊有些后悔没有在白天里过来,那样的话说不定能将情况摸得更透彻一些。

不过白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满觉陇的西边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要不是夜里听廖文观提到,恐怕他也不会对这里的情况起疑心。如今在这集镇上摸了小半圈,他的心里已经大致有了些底。

“姜治华这是在“养寇自重”,”刘嘉俊在心里想道,根据看下来的情况判断,民委会的人将翁家山村的丧尸都圈在这里头,他们这种围而不杀的做法十分不符合常理,不过既然民委会的人在这么做,那姜治华必有所图。

刘嘉俊觉得姜治华很可能是在扫清了鸡笼山外围附近的丧尸之后,担心自己的民兵武装在黄雄军的眼里会渐渐失去价值,而为了继续源源不断地从军方这边获得武器和弹药的补给,他们便开始用上了这样的手段。

这么一想,刘嘉俊就觉得事情能够解释得通。姜治华将丧尸圈起来,而且是圈在据点的附近,这就有点像在放牧一样。等到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时不时的放些丧尸出来,将它们带到鸡笼山外围附近的区域,让黄雄军知道这些区域仍然有丧尸出没,这样军方就只得继续保障民兵们的武器供给,并依赖他们出去清理掉这些丧尸。

至于黄雄军的兵为什么不肩负起外出行动的任务,刘嘉俊觉得理由非常简单:黄雄军的兵人数不多,相较于鸡笼山避难所的人口基数来说,在末日灾难下也仅能维持住内部治安方面的稳定,如果要将这些正规军撒出去的话,那黄雄军就会直面两个风险。

第一就是军人们如果承担外出的任务,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数量会逐渐缩减,而且这些正规军的数量是有限且十分宝贵的,黄雄军承担不起这种消耗。

第二就是鸡笼山内部的稳定情况,内部留下来的职业军人数量如果不断减少,黄雄军对鸡笼山的掌控力度就会被削弱,这样一些潜伏中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就会翻身冒头。灾难中人性已经逐渐泯灭,鸡笼山若是没有一只强有力的军队去震住这种势头,那这处避难所很快就会沦为和外界一样的野蛮社会,变成一个弱肉强食的人间地狱。

而且鸡笼山中也不乏野心家,正如刘嘉俊所不知道的是,黄雄军已经对姜治华起了疑心。

“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刘嘉俊在心里已经否定了姜治华“养寇自重”的做法,显然这种动作都是为他自己的私利服务,里面有不少风险不说,对鸡笼山的发展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站在姜治华的角度来看,这位始作俑者却并不这么看。当初他被黄雄军的人马从市区救了出来,之后依靠自身的资历和能力很快便成为黄雄军在民政工作上最得力的帮手。而鸡笼山避难所初创之际,也正是黄雄军需要用人的时候,所以姜治华便趁着这个机会一下子扶摇直上,做到了民政方面一把手的位置。

当时的姜治华上进心非常强,刚从丧尸口中逃出来的时候,大家好不容易在鸡笼山站稳脚跟,对这个新的家园也格外地看重。

之后的时间里,随着地位不断上升,姜治华手底下的人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这些人能力或素质参差不齐,不过是借着鸡笼山初创的空档各使手段站了出来。他们虽然自己私底下也会勾心斗角,不过在某一个观点上却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大家都希望姜治华能更进一步,这位民委会主任手底下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只有帮老大把盘子不断做大,那他们这些底下的人才能分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有的人将热情投入在工作上,而有的人则更愿意在歪门邪道上下功夫。

随着权力的提升,姜治华也渐渐忘却了初心,底下那么多人跟着他吃饭,他的进退取舍就变得身不由己起来。

特别是鞠岩他们来了之后,黄雄军对民委会的态度立刻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姜治华感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九章 养寇自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