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重生在70年代>第489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4)

三月底的东北大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是风比起以前要舒缓了许多,不再那么刺骨了。

轻工业园外,巨大的平原被挖开的新土分割得一块一块的,这会儿是在挖基准线,地面是白的,土是冻的,挖开的土黑的刺眼,在一片纯白的大地上形成一条条整齐的分割线。

在土地的周围,已经架起了几处工棚,大批的各种材料正源源不断的被缷到棚里,工人们一边喷着白气说笑着一边干活,冰冷的天气也压不住每个人心中的火热。有活干,就有钱赚。

二十世纪大厦像一支利剑一样耸立在这片沃野中,因为四周的空旷更显得它无比的伟岸。

车队从大厦下面驶过,一路开向本溪。

二哥直接留在了沈阳,这边今年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沈韵秋还没有回来,这会儿正在北海,海南岛那边的买地工作已经结束,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张兴明只想到了几年后海南的建省和一刹那的繁华,却忽略了在86年的时候,那边有多贫穷,老百姓穷,政府更穷,几个县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甚至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

北海这边要稍好一点,但北海也就是相当于内地的一个小县城。

在90年代之前,海边是中国最穷的地方,所谓天涯海角,也有着距离中心太遥远的意思。

车驶进本溪地界,就由平原变成了山区,路也难走起来,弯弯曲曲的随着山势盘旋着。

车队直接来到石桥。

经济开发区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小田精神焕发的坐在临时办公室里发号施令。

整个开发区的地基平整工作已经开始,整个迁移工作已经完成。

新建的居民点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所有迁移的居民这会儿都住在临时宿舍里,虽然简陋狭小,但并不寒冷,整个临时居住点的取暖工作准备的非常充分,专门建了一个锅炉进行供暖和热水供应。

“田书记,挺忙啊?”推开小田办公室的门,张兴明一边打量着简陋的室内摆设一边打趣的说着。

小田愣了一下扭头一看是他,笑着站起来说:“哟,张委员,哪股风把您吹我这小地方来了呀,快请坐,请坐,哈哈,不是说你去香港了吗?啥前回来的?”

两个人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张兴明屁股扭了扭,掀开椅子上铺的深绿色棉门帘一看,原来是两个装什么设备的木箱,不由笑着说:“这家伙,田书记这里还真是艰苦啊。”

小田亲自倒了杯热水递给张兴明,说:“慢慢来,等夏天就好了,现在就是让我坐地上我也开心啊,一想着一个新区在自己手里从无到有的成长起来,我就兴奋。”

张兴明说:“行,咱哥们一起努力吧,部队过来没有?”

小田说:“过来了,军分区毛政委亲自来的,就在红旗沟,这里再往后一点,那里有个原来的老防空洞,外面有个院子,也不知道废了多少年了,就驻在那里。你安排的啊?我就想着,就我这现在这情况,这级别,也不至于驻支部队啊,还是营级单位。”

张兴明说:“你忙不?不忙就一起过去看看。”

小田站起来说:“走吧,我带你过去。”

几个人出门上车,出了临时办公这块,向红旗沟开过去。

这边就完全是土路了,路面也不宽,好在是雪还没化,还算好走,弯弯曲曲拐来拐去的走了二十多分种,才远远的看到一个红砖墙的院子,院子就依着山,院外不远外有一条小河。

院墙已经有些破落了,这样的院子在辽东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有很多已经不知道当初是干什么用的了,也找不到产权人,在90年代末具化产权的时候,都是就近归了村里或是归了占着使用的人,老百姓里也有胆大的。大部分成为了集体产业。

车队开到院子的大门外,铁管焊的大门已经锈的不成样子了,歪歪扭扭的在地上拖着,好在还能用。小田之前已经来过这里了,上前打个招呼,门口的卫兵出来,要把歪扭的大门推开,张兴明说:“算了算了,车就放这,我们走进去,你这太费劲了。”抬头看了看门卫室,窗户都没了,门上一个大洞,说:“你这就这么呆这不冷啊?”

小战士挠了挠脑袋说:“不冷,里面生着火呢。”打开大铁门上的小门,众人依次钻了进来。说是钻,是因为这种大铁门上的小门都不算大,下面离地面很高,得高抬腿缩着脖子才能进来。

进了院子,里面空间倒是不算小,几排红砖房,大部分窗户都没了,这会儿用塑料布钉着,门没了的就直接挂着深绿色的棉门帘,倒也能挡住风,东北冬天单位用的棉门帘那真是又厚又重,没有个七八级的风是吹不动的,当然,人来回走也是费了劲了。

战士们正在操场上拉练,看样是以排为单位,喊着号子走着队列或是绕着操场跑步。

靠近山边的地方有一栋水泥二层小楼,小田就领着张兴明往小楼走过去。小楼的侧边十几米就是防空洞的大铁门了,整个用铁板焊的大门紧紧的锁着,不过上面的小门已经打开了,这会正敞着。

像这样的防空洞不只是本溪,整个东北几乎是随外可见,都是掏空了山腹的工程,难以想像在原来那样的社会状态下,是什么支撑着老百姓完成了这么大的工程。像重庆四川那边的防空洞大部分都被利用了起来,或者避暑用,或者成为特色商店饭店,但辽东这边除了一少部分被企


状态提示:第489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