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七零养家记>62.第六十二章
主真心以待,愿意为她放弃流浪的生活,为了保护她而只身犯险。

整篇故事创新之处也谈不上创新,毕竟都是温知秋从前写过的套路。

而这几篇童话真正感动读者之处,是故事里的“真”,或者说,“假”。

温知秋的故事向来接地气,或者说,贴切生活,可这次,典型的童话式结局,完美的理想化却离现实万里八千远,甚至理想化的叫人害怕。

就比如那群穷凶恶极的强盗,在听说了少女最简单真挚的梦想,竟然肯放下屠刀,甚至愿意为少女和王子的逃亡之路助一臂之力,最后还真正追求到了各自的梦想。

多么不可思议,现实中哪来的这样理想化的事情。

可《太阳的公主》里恰恰有了。

不仅有了,还铿锵打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一点,叫他们也忍不住去相信――正是因为现实的缺乏,童话里才格外珍贵。

为什么不能期待童话里的美好,现实残酷不能改变,但可以去守住心底的温柔,一如王子保护着逃离高塔,初入人群的公主。

不仅仅是《太阳》,每一篇新创作的童话的受众都不是读者。

每一个受众都是读者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曾经天真稚嫩,烂漫纯真的年幼。

在经历了社会种种磋磨之后,本以为司空见惯,可以对众多视若无睹的年幼时才有的正义善良、不在意会不会被嘲笑的坚持,却又被这样的几篇童话重新唤起。

起初有多少人将之当成睡前读物来读,如今就有多少人捧着书呆坐在孩子床头陷入深思,心中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作品不全是温知秋作家写的,但每一篇作品专有的插画却全都是出自他手,一篇一个经典场景,画风和卫华如出一辙。而其间场景选的也极妙,恰是故事里最点人心湖的一点。

先不说温知秋等作家的新版本童话写的怎么样,就冲着温知秋翻译的《格林童话》,也吸引了不少圈子里的人。

甚至陆胜恩在看过温知秋的译本后,不仅再次在人民杂志上公开称温知秋是个“天生的翻译家”、“才华出众”,还将他的作品推荐给自己的众多好友,丝毫不吝于自己对温知秋的赞赏,甚至还公开发表,只要温知秋愿意加入人民杂志,立即从二等作家的稿费开始给起。

挖人之意明晃晃而不加掩饰,足可看出陆胜恩对于温知秋的欣赏之意。

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终于在成名作一年之后,成功进入了沽市最大文学圈子中各位前辈的眼。

而许多脑子灵光的杂志脑中也早就盘算了起来。

温知秋这次的作品,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值得首封特推,却偏偏被红星安排在了犄角旮旯的位置,还有什么“小温知秋”……

这可是明晃晃的不合哪。

见此,许多杂志心中都不由得浮动起来。

之前没能招揽温知秋,一部分是因为红星保密措施做的确实不错,一部分也是因为温知秋本人没有跳槽的意愿而明白拒绝。

但眼下……温知秋总该对红星有所不满了吧。

何况,温知秋此次未必没有打脸红星的意味,不然也不会罕见的和其它作家联合发表作品。

一时间,不少杂志都暗自指派了人出来探听消息。

至于什么“小温知秋”,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至此,罗家和和温向平等人终于算是放下心来,暂且喘一口憋了许久的气。

……

温苏记里一如既往的忙碌,苏玉秀甚至不得不又招了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帮忙。

这天,门口的人气小黑板上,七彩的粉笔画着一个长发的公主和一个痞气的王子坐在一片草坪上,指着天空一处笑,草坪上是标志的紫底黄色太阳。

两人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本周的推荐副食。

吃饭的学生见了,叽叽喳喳的聊着,

“《太阳的公主》太棒了,搞得我都想立马去结婚了。最逗的是,我看完以后拿去给我妈妈看,结果搞得我爸爸这两天老被我妈妈嫌弃,可无辜了,我妈每天都念叨着“你一点都不体贴”什么的,可逗了。”

“唉――要是我也能有这样一个坏坏的,但是对我特别体贴温柔的男朋友就好了。”

学生们聊的欢快,一边收账的苏玉秀听了也是忍不住笑弯了眼。

这周的推荐副食――或者说这个月的推荐,都是冰冰凉凉的水果捞,温向平忙的不知季节,夏季却依旧准时携热浪而来。

苏玉秀于是进了一批水果,切成整齐的块,去皮去核,分别装在干净的盒子中,几毛一斤,哪样都能选,因着新奇又解渴,每天中午摆上一会儿,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兜售一空。

李芝龄见了,就叫自家男人又整来了冰,每天上午跟着送来,配上水果吃,更显沁凉,连几个孩子也爱不释手,每天非得吃上一份解暑才行,连百货商场的雪糕都比不上这来的有吸引力。

周围的店铺有跟着学的,但学生和附近的居民大多念着温苏记这第一家,除非他家卖完了才会转道去别家。


状态提示:62.第六十二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