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二百二十二章:三国大航海时代?
,我们中央军出生入死不见他们有半点援助拆台拖后腿他们倒是很起劲,这样的人必须要给他们一些教训才是”

沮授虽然是个保皇党,对刘汉朝廷的忠诚度比郭嘉、董昭等人要高一些,但他也不满意朝廷中有些大臣的行径便厉声说道:“主公。现在邺城里面有名望的大臣已经够多了完全压得过洛阳,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顾及到影响而放纵那些徒有虚名却只会背地玩弄权术败坏我们中央军苦苦维持的大好局面”

郭嘉点头:“我会督促满伯宁抓紧时间搜集那些人的党羽的罪证,等主公从青州回来。就可以开始对邺城进行一轮清洗了”

董昭递过来一封公文:“主公,这是渤海郡守张范和渤海郡尉秦谊发来的公文,他们在最东南找到一处天然良港,已经按照主公的意思,取名为天津,建造在那里的船场已经在‘日’夜赶工,按照主公交给他们的图纸建造越洋大船,秦谊也统领着二千名黄河水师赶赴天津港,又在渤海郡沿海地区招募了两千名渔夫。编成两支旅团,按照主公的意思。取名为渤海水师,在天津港附近抓紧操练”

金良展开一看。张范和秦谊发来的公文里面,除了刚才董昭提到的,他们还说,因为缺乏能工巧匠,缺乏打造大船的经验,金良准备派去数万里之外的南美洲找寻番薯、土豆、玉米的大船,他们还没有造出来,估计还要四个月才能打造出来十条,加上从黄河两岸以及渤海边征召的大型渔船,能够勉强编成两支船队,金良想要给他们送行,也要到四个月后了

金良皱起眉头:“四个月?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洛阳讨伐董卓了,哪里有时间去渤海给他们送行?何况我已经跟陈宫、任峻立下约定,说要三年内让他们看到番薯、土豆、玉米,按照他们的进度,三年内拿回番薯、土豆、玉米怕是很困难啊”

金良拿出自己交给张范、秦谊的越洋号的图纸原样,再仔细看看,他想找出能够加快建造的办法

这个图纸是金良沿用史书上的记载,套用的是隋唐时期南方的车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跟后来的轮船有些相像,大船长二十丈,宽三丈,船底厚二尺,二十个车轮桨,高三层,能藏上千名士兵

这大车船上一桅只有一帆,帆面积很大,既能充分利用风力,又便于操作和节省劳力,帆挂桅顶最有效,所谓头巾顶可以提吊船身轻快,顺风时使用头巾顶航行度就加快大篷下面再加篷裙,即把风帆的下风的边缘做成折角或曲线形,上部比较小而下部比较宽大,使风压中心降低,船就不易被风吹翻在大篷的两边加插花,可使船身不欹侧,插花多在旁风时使用

这船舶还特别用了开口舵和平衡舵,开口舵是为了转舵省力,造船工匠在舵面上打了许多孔,叫开孔舵。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舵面开孔不影响‘性’能,却可以减小水的阻力。所以开孔舵称得上是一件别具匠心的发明,平衡舵是将一小部分舵面移到舵杆前面。这样能够缩小舵面的摆动力矩,使操纵灵活轻便

有了车轮桨和大风帆,加上开口舵和平衡舵的设计,使得大船的航行度直接走在时代前列,可以说,这大船可以跑出蒸汽船没发明前的最高度

金良这个越洋号有一个特别的设计,采用了水密隔舱,用隔舱板将船舱分成几个独立的舱区。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体横向强度,隔舱板实际上起到肋骨作用,从而取代肋骨,使造船工艺简化和船体坚固其次,水密隔舱提高了船舶抗沉能力,倘若发生意外,船舶触礁漏水,只进坏舱,不影响其他船舱。船舶不会立即沉没,赢得宝贵的抢修时间,船舶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采用了水密隔舱结构后。也方便于在里面做隐秘的内仓,在内仓里放置兵器和火器,在远洋航行时若是遇到大的船队就装成商船,遇到一些小船队,就从内仓里拿出兵器去劫掠

金良设计这个越洋号的船型和船壳结构是由龙骨所决定的,龙骨由首龙骨、主龙骨和尾龙骨三段通过榫卯连接而成,处于船壳底部的正中,船壳由龙骨逐步向两侧呈弧形状展宽,船壳板之间采用榫卯式搭接与平接。从而形成阶梯状,并用竹钉、铁钉和锔钉加固。接缝用麻丝和桐油灰等捻料腻密船的横断面呈v型,龙骨装置在尖底下端贯通船只首尾这船尖首尖底利于破浪前进。而底尖吃水深,稳定‘性’好,还容易转舵变向,能在狭窄和多礁的航道上使用

最重要的是,金良还会把指南车安放在横海大船里,金良已经授意由内阁工部郎中、中央军械司总管郑浑和他收下的徒弟马钧一起重造指南车,这个指南车虽然跟后世的指南针比起来粗制滥造,但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有比没有好太多,要知道这批横海大船要去的是数万里外的南美洲

金良还特别设计了越洋号的从属小船,是用越洋号大船打造完剩下的木料造成的,长约五丈,船头和船尾小而且尖,船底尖,十桨,能乘坐五十人,专做骚扰和打捞战利品之用

金良看来看去,发现自己的图纸还是前于三国时代的,在这个时代,即便是造船业发达的江南沿海地区,也还没有出现车船,既然图纸没问题,那就是船场的问题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对自己的秘书令路粹说道:“向他们回文,告诉他们三点

第一点,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章:三国大航海时代?--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