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初刻,日头西沉,飞鸟归巢,暑热渐消。
连日来,霍国公柴绍早出晚归,逐户拜谒京城中的勋贵遗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数十名颇有威望的朝政耆老促膝相谈,将时局的隐忧及迁都的弊害和盘托出,希望得到众人的回应。
这天傍晚,柴绍从外面回到府中,李三娘早已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从鸟头大门径直来到堂屋,柴绍还未进门,佳肴香味便扑鼻而来。
“好香,好香!出门一天,我这前胸都都贴到后背了,”柴绍一面解下大袍,递给门边的侍女银钏儿,一边大步走到圆桌边,拿起筷子来,夹住一块炖肉便往嘴里送。
李三娘坐在桌旁,笑逐颜开,打趣道:“怎么着,霍公大人在外面忙碌了一天,连顿饭也没有人请啊?”
柴绍弯腰坐下,连连夹菜,大口咀嚼,笑道:“那些老前辈可慈爱了,都要留我喝酒吃饭,可一旦坐下,没有半日不能动身,我的事儿可怎么完成呢!”
柴绍狼吞虎咽间,抬头瞅了瞅妻子,说道:“今日午后,我到朱雀门东街拜谒了散骑常侍公孙大人,这老爷子虽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却是满面红光,声如洪钟,一听到刘武周逞凶,陛下打算迁都,立即拉住我手,说道‘嗣昌,走,你即刻引我进宫,我要面见圣上!’呵呵,你说这老人家是不是太性急了…”
李三娘嘴角一扬,“咯咯咯”地笑出声来,给丈夫添了碗饭,推到他面前,说道:“公孙大人的火爆脾气,你还不知道啊!当年征战沙场,平定江南陈国,连陏文帝也要让他三分哩!”
“那是,那是,”柴绍一边猛刨饭菜,一边连声应道,“这老爷子资历颇深,与陛下及父亲是军中同泽,父亲当年晋封钜鹿郡公时,他已任右武卫将军多年了,就是因为这股子脾气,在朝中不受人待见,平定陈国之后,便早早地致仕归隐了。”
李三娘听闻,点点头,叹息一声,说道:“是啊!幸而早早归隐了,依着公孙老将军的这股子脾气,在炀帝当政时,还不知会遇到什么样的灾祸呢!”
说到这里,李三娘拿起筷子,轻轻地夹起一片蔬叶,放到自己的碗中,怏怏地说道:“为什么哪朝哪代,朝廷上的忠耿有才之人,大都难容于众呢…”
“吃饭,吃饭,咱儿不说这个了…哦,对了,”柴绍忙将话题扯开,笑道,“这‘关中八大碗’啊,还是回到京城里吃起来地道!我就纳闷了,这选料都一样,可为什么在延州时,吃起来味道不同呢…”
夫妻俩儿正在说话时,只见侍卫官孟通急急忙忙地跑到门边,气喘吁吁地拱手禀道:“霍公,公主,秦王殿下驾到!已进了大门,走到花池木栈边了,他没等门仆进来通禀,说是到自己姐姐和姐夫家,哪来的这么多规矩,他还说…”
“噗”地一下,柴绍连忙把嘴里正嚼着的肉块儿吐了出来,将手一抬,打断了孟通的话,对着侍立一旁的银钏儿急急说道:“快,快,快,把朝服拿出来,给我穿上,拜见秦王殿下!”
“夫君,二郞既已说了,是到姐姐和姐夫家来,咱们何必拘泥于朝廷礼数呢?我看呐,还是以家人礼相见的好…”
“三姐说的没错,以家人礼相见!”
李三娘话音刚落,秦王李世民已经大步来到堂屋门口了,只见他浅黄袍衫,折上头巾,六环带,乌皮靴,笑容可掬,神采奕奕。
柴绍夫妇连忙站起,躬身迎客。
……
堂前檐下,斜影渐长,归鸟啾啾,雀跃墙头。
柴绍夫妇同李世民畅谈局势,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已过了酉时。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堂外斜阳,摩挲着茶碗盖沿儿,说道:“姐夫,我听闻,近日来京城里的勋贵耆老纷纷上书,奏折像雪片似的飞入宫中,恳求陛下留驻京城;更有百姓长跪阙下,日以千数,抢天呼地,哀求天家固守长安啊!”
柴绍听闻,与身旁的妻子对看一眼,会心而笑。
“宫中有老奴到我府里来传喻,”李世民侧过头来,继续说道,“我悄悄打听,父皇这几日心绪不佳,一说到迁都的事儿便唉声叹气,已经几日未见笑脸了,旁人个个屏息蹑足,生怕触犯了龙颜。这几日,我忙着调兵遣将,咨问战策,也没有进宫去请安…”
“二郎,”不待弟弟说完,李三娘一挽发髻,说道:“渡河反击,事关全局,不容闪失,你就安心筹划吧!过两日,我便进宫看望父皇。从延州回京后,我早就想去大兴宫了,怎奈朝局纷扰,我这府里也是杂事成堆,一直未能成行。”
柴绍点点头,接过话来说道:“时局如此,陛下也甚是为难啊!我等唯愿天佑国祚,龙体安康!”说罢,抬起手来,朝北面拱了拱。
“哦,对了,”柴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扭头问道:“秦王刚才说,有宫人到府上传喻?”
“不错,”李世民一点头,回答道:“父皇传喻,时艰事难,需合力协作,在我领兵期间,兵部、户部及工部暂由我一并节制,统一调度。”
“好哇,好哇,”柴绍听闻,抚掌而笑。
“只是…”李世民浓眉一皱,看着旁边乐呵呵的柴绍,停顿不语。
“有何不妥,秦王尽管明示!”
“嗯,是这样的,”一丝愁绪迅即闪过眼眸,李世民看了看柴绍,又看了看李三娘,这才缓缓说道,“诚如廷议时武士彟所言,关中尚有五万甲士,然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