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混血八旗>第七百一十五章 四大汉臣
庸常之辈占据显位,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中倒也稀松平常,不过就日趋险象环生的时势而言,绝非福音。后来曾国藩在品评咸丰朝祁、彭两位相国时,用了“有学无识”四字,可谓颇中肯綮,在他们都任期,大清的衰局恶化为了危局。

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特别是你死我活的千钧一发之际,老人们的作用又尤为关键,他们的判断与导向往往直接关系着某派实力的兴亡荣枯。就在彭老爷子任内,肃顺已悄然崛起。随着肃顺日渐强势,素来明哲保身的彭蕴章名为首辅,实际伴食宰相而已。后其感觉形势不妙,索性以养病为由开缺。这样在朝堂内能与肃顺略能过招的汉人高官,便只有翁心存与周祖培了。

翁老爷子和肃顺这个后生过了两招,便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对手,非常利索的辞职跑了。然而肃顺却不准备放过他,隔了一年便以“户部宝钞案”失察之名,给予了翁老爷子革职留任处分。如此一来,四位长者,唯剩下周祖培与肃顺周旋了,恰好这位老周正是虚与委蛇的太极高手。老爷子心知,面对咄咄逼人的肃顺,硬来显然不明智,只能以退为进,伺机而动,然后他就一直等到了咸丰咽气。

辛酉年可是周老爷子大放异彩的年月,从董元醇的奏折到京门迎驾,从判定肃顺死刑到更改同治年号,周老爷子差点没把自己给累死了。虽然最后肃顺又回来了,但是老爷子也没咋的,而且给两宫太后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周祖培当了数年的忍者神龟,就为了在关键时刻置肃顺于死地,老家伙儿的很辣可见一斑。

同治登基之后,基于多种考虑,朝廷需要昔日的耆硕宿旧出来站台,于是老人们纷纷回归。祁隽藻、彭蕴章、翁心存三人都是和肃顺不对眼,才先后去位。如今肃顺再没了往日的风光,他们自然联翩复起。祁、翁二人“辅导冲主,一时清望所归”,彭则再度执掌兵部。时光好像倒退回了咸丰初年,这帮老家伙又全都回来了。

常言道:“树大根必深”,如此方能枝繁叶茂。正因沉浮中枢数十载,老人们往往有着极其广博的人脉网络,甚或已形成自己的派系,故他们欲图维系己之势力不倒,即使身退心也不能退,必须关照乃至袒护自家心腹。可惜昔日的大腿,已风光不再,他们竭力护持的小弟何桂清还是倒在了曾国藩的刀下。这件事让老家伙们对曾国藩恨之入骨,没少在御前给曾国藩配药。当年祁隽藻就用一句话差点废了曾国藩,如今几个老家伙联合,更是犀利无比。曾国藩克复南京之后,几乎是一步一个坎,全都是这帮老家伙儿们给他找的麻烦。

传统社会尊老敬老,人们常夸赞肱骨重臣“老成持国”,殊不知一旦涉及其背后的政治利益,老臣亦堪误国。究竟持国还是误国,其距离往往一线之隔,结果却霄壤之别。老树之所以四季常青,关键在于根深蒂固,常舒新枝。与祖辈一样,考虑培养家族政治事业接班人至为重要。周家少爷依仗老爹的福分混得一员外郎的闲差,其余三家的少爷更是重复着老子当年辉煌的故事。彭蕴章之子彭祖贤坐到了湖北巡抚,祁隽藻之子祁世长也追随先父的脚步,一度担任工部尚书,翁心存之子翁同龢更是超迈其父,历任两代帝师、执掌军机八年之久。恍惚间,这一串名字似乎预示着历史又回到了原点。或许老人政治的致命之处,不仅在于其可以左右政局,还在于其能够借助子孙为家族的政治事业续命,令涛声依旧。然而大变革时代,政治演进的涛声本不该这般依旧,但涛声却依旧得如此从容而任性。

奕譞麾下鹰派的主干,便是这四家的门生故吏,儒家门阀又如当年的东林党一样,紧紧的团结在了奕譞的周围。洋务、改革、西学等等,他们都不在乎,但他们要干掉奕欣,他们要干掉曾国藩,他们要毁了大清的改革,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他们的名单上还有一个人,那便是长春的果兴阿,这个离经叛道的混蛋,实在是太有钱了,一定要弄死他,然后抢走他的产业。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书友们,我是巨兔木木,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五章 四大汉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