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秦帝子婴>第二百三十三章 废氏称姓

子婴这一提议可是引起了不小心的争议,殿上朝臣一脸疑惑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泰然处之者亦有之。更新最快

氏可以理解为姓的一个分支,同一个姓的子孙往往繁衍出无数个分支,这些分支往往在保留姓的同时,取一个特有的符号作为自己这一支的标志,这便是氏。

而往往会为自己的分支以氏命明的一般都是那些“混得比较好”的分支,故而多以国、以封邑、以官位为氏,甚至有些氏直接传承自上古圣王,故而氏代表了一个人的出身贵贱,甚至可以说是贵族所独有的。

一称xx氏就自然代表了出身于某个诸侯世家,家世渊远。

而姓不过是用以区别婚姻而已,同姓不得通婚。

这一点从男女的称谓上也可以看得出来,男子一般称氏+名而女子则不能称代表自己祖先荣誉的氏,毕竟嫁出去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了,只能称唿姓+名。

就拿秦国王室而言吧,嬴姓赵氏,赢姓的始祖乃是颛顼帝之孙皋陶,被舜帝赐予赢姓,此为赢姓之始。皋陶十世孙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故而造父的后人以赵为氏。

秦国王室之祖秦非子与赵国王室之祖叔带都是造父的子孙,故而秦赵两国可以说是同宗同源同姓同氏。

一说自己乃是赵氏,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造父的后人秦赵两国王室,而说是赢姓则不会联想到这么多,毕竟赢姓是我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姓的太多了,单是从赢姓衍生出来的氏便有十四个之多。赵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子婴这一提议,便相当于让所有的人放弃代表自己尊贵出身的“氏”,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而更多的出身平民的的官员则是无所谓,毕竟自己出身低微本来就没有氏。

“陛下以为赵氏于民间何如?”面对始皇的疑问,子婴只是平静的说了一句话。

意思便是您以为赵氏在民间怎么样?

众所周知,赵氏并不是秦国王室所独有的,被灭掉的赵国王室也是赵氏,然而赵国灭亡之后众多的贵族虽然没有了王室身份,但是依然顶着赵氏的名头。

一提到这个氏,自然而然便提醒着这些遗民自己的亡国之恨,不止赵氏,妫姓田氏的齐国王室、芈姓熊氏的楚国王室、姬姓韩氏的韩国王室……

大批被灭掉的六国遗老遗少都沦为了平民,而且仍然头上顶着原来的高贵姓氏,时刻提醒着自己的亡国之恨,若是不废黜氏,哪怕过去数代,一提到自己的氏,也自然会想起自己的高贵的出身。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隐患。

子婴以赵氏为例子一提,自然让始皇和朝臣们都联想到了这一问题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

沉思了良久,始皇有些沉闷的说道:“通令天下,自今而后只可称姓,废止氏号,由皇室为始。”

始皇的这一决定,下的也有些勉力,毕竟此令一下自己引以为傲的氏也要就此而去掉,然而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能够真正的传承下去,却也只能带头从皇室做起,削掉“氏”号。

听完子婴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大事”终于做完了,毕竟史上姓氏的合二为一,是从秦末以至于汉代完成的。

向刘邦这等二流子,本来就没有氏。皇帝都没有氏了,自然而然就慢慢消亡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除了扑灭一些可能的隐患之外,子婴一直还是觉得只称唿姓比较顺口,嬴政的知名度在后世也远远高于赵政。

“我大秦奖励耕战,诸多奴隶已为黔首,然而夷贱之人仅有名而无姓,臣请陛下将六国王室之氏舍赵之外赐之以为姓。”紧接着子婴继续说道。

始皇听完,先是一愣,而后忍不住笑意的说道:“镇国王怜悯苍生,此议甚佳。”

而殿上的群臣的表情也是五花八门,看向子婴的眼光也是有些难以置信。

实在是子婴这一招实在是太损了,废黜“氏”号,难免有些遗老遗少,对自己的氏仍然抱着不放,或者说为了记住亡国之耻,直接放弃自己的姓而以氏为姓都有可能。

而子婴的这一阴招,则把这一可能也堵上了。

把他们尊贵无比的“氏”号赠给刚刚获得平民身份,连姓都没有的奴隶们,任是这些人心再宽,恐怕也不会去选择和那些原来的奴隶一个姓。

如真是这样,若干代之后,若是万一有个大的变故,忘了自己的由来,按照姓上推上去,说不定会以为是奴隶的后人。

也就赵氏因为是秦国秦王室自己的氏的原因免于一难……毕竟哪怕不用了也不能糟蹋……

到了这里已经接近中午,一上午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这一上午发生的事,在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称皇帝、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立郡县、废氏称姓……等等每一项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

朝会结束后,不多久朝堂上商定的诸多事项便被有司一件件的分解安排了下去,于此同时子婴受封为镇国王的消息也随之传遍天下。

子婴府邸长安君府的匾额也被摘了下来换上了威风八面的镇国王府的招牌。

始皇帝的态度是人都看得出来,并没有半点意思封子弟为王,而且郡县制设立之后,后世子孙恐怕也没有任何的封王希望,子婴这个有名无实的镇国王,恐怕有可能是大秦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个王爵了。

子婴受封王爵,长安君府中自然是欢腾一片,一众军中将领同子婴在饶阳时的一些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章 废氏称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