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州反乱”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四个月的时间,在陆军省工作的人们,全都关注于战场的进展得失,而身为军法官的津田真道。更为关心的,是借这场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内战的机会,扫荡掉日本国内的封建等级制度思想。,…,
津田真道通过到西方的学习,比较了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存在的等级贵贱差别现象。他发现日本的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与古代西方奴隶制类似,他曾撰文谴责这种等级制对社会造成的极大危害,他认为,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暗的奴隶制度。但在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下,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却对所谓“下贱”之民有生杀予夺大权,真是无懒极。他强烈批判这种等级制度的非人道性,并警告若长此以往。日本社会发展的前途将会变得十分令人恐惧,更不可能赶上欧美等先进国家。…,
其实在明治时期。日本新政府对旧的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明治政府在《王政复古大号令》中就说:“自此废除摄关、幕府,先暂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使之处理万机。诸事应按神武创业之始,无缙绅、武士、堂上、地下之别,皆须尽力发绷当之公议。”虽然颁布该号令是针对当时的特殊局势,为了笼络人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它已定下一个基调,将对长期以来幕府实行的封建等级制进行变更,让各等级皆可能享有政治上的发言权。在后来发布的《五条誓文》中,也有“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的条文,预示革除封建等级制已为时不远。明治二年6月17日,行政官通告第542号宣布设置华族之称号:“根据公卿与武家同心、上下协同之精神。特指示今后应废公、卿、诸侯之称,改称华族。但官位仍按以前规定不予变更。”同年12月2日太政官布告第1004号又宣布设置士族称号:“前此,各藩纠正大义名分之紊乱,察海外各国之形势,奉还其封地,从而公论众议大行……各藩亦应根据维新之政体,逐渐改革。废除中下大夫士以下之称,皆称士族及卒……但所领土地一律上交,皆赐以廪米。”即以前封建贵族的称号和领地皆被废除。明治四年8月28日,太政官布告第448号再次宣布:“兹废除‘秽多’‘非人’等名称,故今后其身份、职业皆应与平民同等。”次日又在太政官布告第449号中进一步规定“因废除‘秽多’、‘非人’等名称,故一般应编入民籍,其身份、职业皆与平民同等对待。但除地税外,仍有蠲免之惯例。应重新调查,呈报大藏省。”明治五年正月29日太政官布告第29号又宣布废除卒族的称呼:“各府县惯属之卒中,旧时值班,以‘抱替’之名,予其子等以俸禄,已自然形成世袭之情况,今后可列为士族,并呈报大藏省备案。但其俸禄,可按惯例发给。但只限一代顶替值班者,按新规定应使之为平民,其俸禄则按以前之规定发给。”这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法律地位,同时也为宣扬人际政治关系现代化思想营造了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
然而,明治政府虽定下了“四民平等”的原则,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的不平等现象。藩阀统治继续保持。封建性的超经济强制仍然沉重。更严重的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封建等级制度已在人们头脑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要在短时期内彻底扭转人民的等级观念十分困难。例如,农民阶层的旧的等级观念尤为严重,他们尽管在幕府时期处于第二等级,但实际上地位卑微,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瞧不起地位更低的商人阶层。这种心态不仅在幕末时期十分严重。而且到明治维新后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象有一次福泽谕吉曾故意作出蛮横无理的士族模样。吓得农民战战兢兢。连自己的马都不敢骑。而当他用和蔼的态度向他人询问时,被询问者便认为福泽谕吉是地位低贱的“大阪商人”,而表现得趾高气扬甚至蛮横无理。福泽谕吉感叹道:“古来之习惯真可怕。此等百姓只因未受过教育,便不明事理,也不知有法律。庶民如此状况实在无法。”由于长期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人们习惯成自然,争取平等的精神也丧失殆尽。…,
,…,
这种人民被封建等级观念牢牢束缚的现状,对于日本迈向近代化社会无疑构成严重的羁绊。因此。亟需在思想上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否定等级特权的运动,以唤起民众,让人们从旧的封建等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起人际之间政治关系近代化的观念。
津田真道力主改革,荡涤旧制,但他也清楚的认识道,旧的既得利益阶层是不会束手待毙的,定要起而反抗,他预见了旧士族会发生叛乱,认定新旧势力和思想观念必然要有一场决战。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决战的规模会如此之大。而旧士族的反抗,竟然会如此的激烈,竟然使明治新政府有倒台的危险。
面对九州乱党的强大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