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孔有德和张普成的交谈,搞得秦致远都有些羡慕,想当初,他投靠孔有德的时候,哪有这个待遇啊,完全就自己在乞求活命,哪敢这么理直气壮的说话啊。
这俩人仿佛就像是见到知己一般,谁让人家能力比自己强呢,自己跟了孔有德这么久,从他的言行举止和一些安排,才勉强推测出他的计划,这张普成仅仅靠着搜集的一些不完整的情况,居然也能推算出来,能力确实很强。
现在秦致远有一丝丝的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跟孔有德举荐他,要是他后来居上,压自己一头,那可就不妙了,不过想想孔有德的为人,他就释然了,毕竟自己资格老,再怎么样也不会被冷落。
能收获张普成这么一个能力强的下属,孔有德也是非常高兴,为此,他直接搬去了原本谢勇的中军大帐,县衙则继续留给张普成办公,有他在,自己就可以省去不少事情了。
关于张普成投诚的原因,孔有德后来也思虑过,其实并没有多复杂,首先便是他对朝廷的失望,一个能力和才学这么高的人,到了四十岁还是个知县,虽不说有多大怨气,忠诚度绝对不会太高。
再加上他看过谢勇的那封信他,尽管他知道是谢勇在颠倒是非,把福山陷落栽赃到他头上,但他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话语权不在他手里,他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只要这封信到了宁海或者莱州,他畏战投敌的罪名就算是落实了。本来他就和海瑞一样,在官场上到处是敌人,在得到这么重要的证据后,他们可不会在这个时候静下心来考证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们只会依据这个罪名,把他往死里整。
就算他能从自己手中逃脱,朝廷也不会放过他,他成功的逃到了朝廷控制区,最后还是个死,而且是背负骂名而死,既然如此,他何必非要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呢?
在福山城还没陷落的时候,他拿着朝廷的饷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守城,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操炮轰击,然而城池依旧是陷落了,可以说他该做的已经做了,问心无愧。
既然他能看到自己对百姓不差,而且看起来不是短视之人,麾下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而且还有着清晰的思路,计划,还有目标,在这乱世之中,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明太祖,为自己效力又有何妨?
如果自己真的能够成功,他就是从龙之臣,就可以再另一套体制内取得高位,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一些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
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他的结果也坏不到哪去,无非还是个死,不管自己是否愿意效忠孔有德,畏战投敌的罪名可是跑不掉的,反正自己的家人就在福山县城,也不怕朝廷株连。
张普成重新搬回福山县衙后,他立马展开了属于福山知县的工作,处理这几天来的日常事务,并且在秦致远的告知下,他知道了福山将来也要进行土改,对于这种方式重新分配土地,他是极为赞同的。
他也早就意识到了,大明朝的税收制度出了问题,一个县百万亩土地,交税的不过只有二三十万亩,拥有土地最多的人却不需要交税,只有丁点土地,勉强养家糊口的普通农户,却要承担四五倍的赋税,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好在这几年山东没出现什么大灾,若是像陕西那样连年大旱,山东也会变得一样,遍地流民,流寇四起,然后官军围剿,再祸祸一遍,整个山东被搞得打乱,民不聊生。
尽管大的动乱也就崇祯元年那一次的白莲教造反,但是小规模的民变依旧是层出不穷的,都因为镇压的即时,没有闹成什么大的乱子,压根就没有上报朝廷。
但是近年来天灾越来越多,若是一直这么下去,恐怕小规模的动乱也会越来越多,保不齐哪天山东就会变得和陕西一样了。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天灾还有,普通百姓手中基本没有田地,一旦遇到旱灾,土地减产,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根本养不活他们,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土地,那么情况绝对会好很多。
所以,田地很重要,张普成之前也曾试图查过黑田,和偷税漏税的情况,但是阻力不是一般的大,他手头没有武力,官职又太而那些地主豪强大多有官方背景,而且还有家丁武装,他作为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也不敢做的太过火,否则事情没办成,他自己官帽却先丢掉了。
既然孔有德现在准备搞土改,那正合他的心意,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也不需要畏惧那些地主豪强的关系和背景,完全可以将福山这一县之地的土地,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让普通百姓,不再有随时被饿死的可能。
在张普成准备在孔有德的支持下,大干一番的时候,孔有德和秦致远却在商议着另一件事情,有关鞑子的事情。
就在刚刚,孔有德收到了来自白云龙那边的情况,他们居然在莱阳发现了鞑子,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数量非常多。
这让孔有德非常的奇怪,莱阳虽然位于胶东半岛,但可是腹地啊,北边有旅顺和东江镇挡着,然后还有黄县,登州,福山,栖霞,招远等一大票城池,以及数量众多的卫所,这鞑子是怎么跑到身处半岛腹地的莱阳的?
孔有德本来是很不相信的,认为可能是白云龙他们搞错了,但事实摆在他眼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这次来传信的,还是上次的那个百总徐文飞,这次他不光带来了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