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射进城,厚待鲁肃,延之上座,当夜又与鲁肃抵足而眠,相谈甚欢。次日一早,黄射召集众将欲拜鲁肃为军师,鲁肃辞而不受,道:“我尚在孝期,不敢出仕,请黄太守见谅。”
黄射见鲁肃坚持不肯接受任命,当下解下腰间佩剑交给鲁肃,道:“子敬既要守孝,我也不勉强你出仕。只是我已认定你为我军师了,此剑乃我佩剑,今送与你,东城军务还请你抽空看顾一二。若军中将校有欺你身无官职,胆敢不听你调遣的,可持此剑斩之。”
说着,转头将留守东城的许干喊了过来,当着鲁肃的面道:“子敬先生虽无军师之名,却有军师之实。你需听其命令,不可怠慢。若敢违逆子敬先生之令,小心军法无情。”
许干闻言悚然,当下急忙领诺,又对鲁肃拜了一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
鲁肃见状,叹道:“有如此明主,夫复何求!”拜倒在地,接了佩剑,对黄射道:“鲁肃拜见主公!请主公放心,肃必保东城不失。”
黄射大喜,将鲁肃扶起,又谈了好一阵子话,这才依依不舍地作别鲁肃,与刘晔一道率领三百亲卫及四百骑兵离了东城,往江都进发。
且说甘宁亲自率领一只楼船舰队佯装在江上巡航,这日来到历阳驻扎,对岸牛渚守将乃是徐逸,见对岸船只众多,深恐敌军来攻,整日安排人马在江岸上观望,并向秣陵传信,请求增援。
入夜,牛渚大营依旧灯火通明,防备甘宁偷袭。却不知甘宁大军趁着夜色,早已搭载了黄忠步军悄悄顺江而下,往江都去了,江北岸只剩下一座空营。
此时正是秋冬之交,甘宁船队拔锚起航之后,突然下起了大雨,并吹起了北风,船队乘风东进,更添了两分速度。沿路江东探子都回港躲避风雨去了,因此甘宁船队一路畅通无阻,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江都。
江都城就在江边,有三座城门以及一座水门。城中只有一千守军,因天降大雨,城上守军也无法站在城墙上警戒,只安排两个小兵在城楼上瞭望,其余士卒都睡去了。
然而雨夜之中伸手不见不见五指,瞭望的士兵也只是虚应差事罢了,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
甘宁亲自率领百名敢死之士,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城下,用绳索套上城头,冒雨攀爬上城,随后悄悄潜到水门,摸进守门士兵的营房,将熟睡中的数十名士兵尽皆抹了脖子,期间虽然发出了一些声响,但都被大雨掩盖了。甘宁夺了水门,命士兵转动绞盘,将水门打开,随即点起一支火把向城外船队报讯。
江面上的船队看见讯号,当即一艘接着一艘,鱼贯驶进江都城。黄忠领了三千穿着蓑衣的士卒下船,命张诚、廖化带兵前去接收各城门,黄忠则带兵直杀向县衙。
县中守将名叫吴威,乃是孙策娘舅家的表兄,因天降大雨,自以为绝不可能会有敌军来袭,因此放心熟睡,等到被麾下士卒叫醒时,黄忠已杀进了县衙,吴威来不及披挂,只从床塌边取了佩剑抵挡黄忠,被黄忠手起一刀,劈为两段。
当夜甘宁与黄忠夺了江都,封锁四门,没有放走一个守军。令参战士兵全都换了干衣服,围在火堆旁每人一碗烈酒祛除寒气,免得受寒得病。
次日天明,大雨停息。黄忠、廖化、张诚兵分三路去取广陵、舆国和海陵。三人各带数千兵马,用一百精兵为先导,穿着江东军得衣服,手持印有江都县大印的文书,诈称有公务要进城办理。
城中守军验看了文书,发现无误,于是放行。黄忠、廖化、张诚进城之后,暴起发难,夺了城门,潜伏在城外的大军趁机一拥而入,很快便将三座城池拿下。
甘宁待黄忠等人走后,留下三千军将大趸船上装载的霹雳车搬了五十架到城头安放妥当,随后,甘宁楼船、斗舰隐藏入邗沟之中,这才率领其余船队驶向丹徒。
此时天已大亮,江上巡逻的江东哨船看见北岸驶来一支庞大的船队,急忙回水寨向孙权报告。
孙权大惊,召集周泰、潘璋、滕胄、孙邵、陈端、滕胤等商议对策。
谋士陈端咳嗽了两声,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潮红,强打起精神道:“大江之上能够聚集起如此庞大水军的,除了我江东,便只有盘踞在江夏和庐江的黄氏父子了,敌军必是黄射麾下的水军无疑。咳、咳、咳,敌军此次突然东下,必是为了夺取广陵,进而全取淮南之地。我料江都多半已经陷落,敌军必会分兵取广陵、舆国、海陵等地。咳、咳,二公子应立刻派人向三县传信,命守军严加把守。”
孙权闻言吃了一惊,这陈端乃是孙策麾下四大谋士之一,四大谋士分别是张昭、张纮、秦松和陈端,张昭善于处理内政,张纮长于战略规划,秦松和陈端则善于分析战局,临阵指挥。
可惜孙策本身就是一代名将,二人在孙策麾下发挥本领的机会不多,且二人身体都不太好,因此孙策将陈端留在丹徒辅佐孙权,而秦松虽然留在了孙策身边,但平素也多是留守营寨,极少随军奔波征战。
二人虽然名声不如张昭、张纮,但孙权却深知二人本事,因此听了陈端之言当即毫不犹豫地派出信使向广陵、舆国、海陵三县报警,随后,孙策又皱眉道:“江都乃是广陵郡门户,岂可任其落入黄射之手?我们是否应该出兵夺回江都?”
陈端道:“敌军远来,可以趁其立足未稳与之一战,先试探一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