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超级科技强国>第二百四十七章 对苏大轰炸 上

“红se苏俄悍然入侵我边境,我边防守军誓死反击!!”

“布尔什维克来袭,呼代里之战!!”

“赤se的扩散,我们用什么抵挡!!”

“苏联人正在进攻我们,好男儿当兵去!!”

“边境在燃烧,同志们,行动起来吧!”

……苏俄悍然侵犯边境的消息传回口内后,迅速成为国内众多报纸报刊的头版头条,整整一个头版都是关于中苏战事的报道。

共和国成立六年来,尚未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人民军养jing蓄锐六年之久,终于迎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人民有忐忑,有热血,有紧张,有愤慨,但相同的是,从上到下,都要求z fu对苏俄人强硬。

“我们绝不能像波兰一样,成为霸权主义的牺牲品!中国不是波兰,苏联人不是德国!!”

这样的口号,在报纸上一经喊出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强权论、危机论在国内飞快地蔓延。

人们发现,世界大战原来从未远离过共和国,反而近在咫尺。

因为,共和国一侧一直横亘着一只时刻舔舐自己血掌的北极熊,这只红se北极熊象征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共和国意识到,当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后,外部威胁却从未远去过,一切,在巨大的外部威胁面前,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建国后,人民从未像今天一样,意识到一个强权z。

“保家卫国,富国强兵。”

这样的口号,或许在过去的六年间一直是口号,但在现在,随着苏俄的紧逼,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去做的。

虽然这六年间,从未有人怀疑过复兴党的执政,也从未有人改变过对最高委员长的崇拜,更没有人反对过富国强兵的战略发展方针,但只有今天,大家才意识到,复兴党和委员长,又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共和国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报纸头条上,是一张醒目的战地照片,一名苏俄士兵在俘虏队伍中,站在山岗上回过头眺望苏联境内,目光中透着迷茫和依恋。而在他身前身后,是成百上千名举着手,向人民军投降,在人民军枪口下瑟瑟发抖的苏军俘虏。

“苏联人不可怕,我们将用铁血反击告诉他们,侵略者将以血偿血,我们要把几百年的账一起算!!”

愤怒的国人,当看到照片上,数以千计的苏俄士兵举着手被俘虏,然后被塞猪猡一样塞进卡车,运往后方的临时战俘营时,都欢欣鼓舞了。

“复兴党绝不做清z fu,绝不向苏俄人让步,面对任何敌人,人民军都将予以坚决地消灭。中国不是他们的钱庄农庄,没钱了,想要土地了,就来逛一圈。”

这是国防部部长蔡锷上将在接受中华i报、复兴i报和汉京i报三家报纸联合采访时,做的一个强硬表态。

“苏联人,滚回去!我们不需要布尔-什-维克。”

在得到z fu允许后,各地大学生率先爆发游行,尤其是汉京市的人民群众,一度将苏联大使管团团包围,臭鸡蛋和鹅卵石扔了苏联人的大使馆遍地都是。人们喊着愤怒地口号,在人民jing察的良好保护下,有序地对着苏联大使馆发泄情绪。

事后,苏联大使馆向在游行示威时保护不力的中国jing察部队抗议,据说大使先生在尝试进行澄清和反驳时,都被臭鸡蛋砸得满脸都是,一颗两个鸡蛋大的鹅卵石,擦着大使的头飞过,差点把年岁已高的大使吓得当场跌倒在地。

随后,几家地方报纸更是爆出猛料,据说消息来源自某军方参谋要员,此人以匿名的方式向几家报社透露,中国不仅仅要反击苏俄,还要对两国间的旧账进行清算。

一时间,爱国热情和民族危机感,空前高涨。由于对应得当,反击迅速,人民军、复兴党和张蜀生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而将这一切推向高chao的则是,国防部正式对外宣布,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之恨,共和国将进行第三次非战争军事动员,最少将新编五十个师左右的人民军,从而保证共和国在未来的几年中,不至于受到某些邪恶国家的侵略。

“刘参谋长,苏联人卑鄙地进攻了中国领土,实在让人感到愤慨。”

汉京,某秘密会馆,几名i本使者正在与中方参谋部人员接洽,商谈一些要事。

旁边的三名中方参谋人员,两名看似是随从,一名则是参谋主官。

这名参谋主官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却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不动声se地说道,“最近贵军在朝鲜动作频频,不会是想乘火打劫,和苏联人来个东西呼应吧。”

“刘参谋长这是哪里话,苏联人动作频频,在远东,无论中俄还是i俄,都是老对手了,我们只是驻兵少许,以防不测。”

那名i本人的普通话说得极好,一看就是长居中国,专门和中国z fu打交道的i方人员,连中国的成语和俗话都说的溜熟。

那名刘参谋长正是负责中i间非正式沟通的总参谋部参谋主官之一。

“目前大战形势未明,你们的要求,我们暂时不能做出答复。至于你们在朝鲜的军事动作,我们一直都在亲密地关注着,希望贵国审时度势,不要错判了形势。至于苏联人,就不劳你们费心了。告辞!”

刘参谋面se不善地离开了这个特情部下属的中i联络点,i本人真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几年前,你们这些狗-i的比苏联人可灭绝人xing多了,如果不是战略需要,现在就不是打苏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七章 对苏大轰炸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